作者|張念超
原標題|新市場需要新人< /p>
最近認識了一批80後總裁,有互聯網行業的、有百貨零售業的、也有醫藥行業的,對於如今的市場環境,大家的看法大同小異,這也說明了這是個普遍性問題、不同個別行業的個案,唯一不同的是應對方式的差異。經濟又到了一個新周期,供需正發生著新的變化,對於商業來說,除了生存與發展,就是如何在轉型期解決人的問題:一是消費人,從何來、如何變;二是從業人(包括員工和合作商),如何招、誰是創造者。
隨著年輕一代成為社會中堅力量,從消費理念到職業規則都發生了大的變化,尤其處於商業價值鏈頂端的產業表現得更為明顯。我們還在談消費變化的時候,他們已經在引領消費潮流;我們在談管理隊伍年輕化的時候,他們連總裁都80後了;我們在糾結職業化和傳承模式優劣時,他們進入人人都是老闆的協同發展。
無論是銷售,還是企業管理經營,新一代管理者的思維和方法與過往都有很大的差異,例如:過往的銷售以物為基礎,新銷售以人為中心;過往的管理以經驗為基礎,新的管理以突破邊界為手段;過往的業務是看業績,新的業務是看銷售狀態。 這也不得不讓我思考一個問題:今天的市場是在迎合消費,還是重新定義了購買?
簡單來說,就是消費者定義和企業管理上有新舊的不同。在消費者的認知方面,過往的銷售是基於對人的懷疑,新的銷售是基於對人的信任。以前很多商業場所都貼有一個提示:現金當面點清,出門概不負責,這是一個時代銷售模式的縮影,很多的營銷都是基於不信任而開展。 而現在先收貨再付款、無理由退款等都是銷售思維的變化的結果,尤其移動支付盛行以來,商家也充分信任你會付款,我們也會主動付款。 在企業的管理體系上,過往的管理是基於防範,新世代的管理是打破傳統、突破邊界。過去,我們做管理大多是經驗的積累,遇到問題了就設立部門、建立制度,到最後部門越來越多,效率越來越低,文件越來越多,管理成了負擔。而80後的管理是基於對未來的判斷,一般採用的是小組式的管理、協同式的模式,他們不需要經驗主義和工作教條。
2019年,時間過得真快,一轉眼半年過去了。還有比2019年過得更快的,就是年輕一代已經從消費者變成了消費的管理者和決策者。今天都在談新消費、新零售,其實,了解新消費,滿足新需求,讓更多的年輕人走上決策崗位會比較容易實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