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年來,隨著各產區陶企陸續點火出磚,「招工難」成為各地陶企普遍面臨的「棘手」問題。
近期,《陶瓷資訊》走訪廣東、山東、江西等地陶瓷廠,有陶企反映,薪資上漲10%,仍招不到人;亦有陶企表示,有一定技術要求的特殊崗位,每月6000元底薪也還是招不到人。
找工難,招工難! 「以前是工廠挑工人,現在是工人挑工廠,招工的人多過了來應徵的」……部分陶企甚至跨市、跨區招人,仍然「一人難求」。
廣 東
「招工的比應徵的多」
全年「缺人」將成常態
羅紅(化名)已經連續「潛伏」在肇慶金利「人力資源招募」一條街數日。她手中提著優衣庫的紙袋,裡面裝著厚厚一沓招工資料,見到人就會問一句,「要找工作嗎」?
「今年不知道咋回事,招工很難,我前前後後在這週邊的市場跑了很多天了,還差十多個人沒招到。」羅紅感慨道,今年招工的比找工作的都多,之前週邊兩條路擺的滿滿噹噹全是招工牌,普工薪水基本上都漲了大概10%左右,還是「一人難求」。
「今天不努力工作,明天努力找工作。」招募中心門口的標語和現實相比,極具反差--難的不是找工作,而是找人。
有著相同感受的,還有老趙(化名)。老趙是肇慶陶瓷廠的行政負責人,在他看來,招工難似乎成為常態。 「底薪每年都漲,還是招不到人,年輕人寧願送外賣,都不願意進廠,我們廠到現在還有10%的用工缺口。」
老趙坦言,在肇慶,尤其是陶瓷業,來自湖南、湖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等地的外來務工輸入量較大,但現在各地就業機會加大,很多人選擇就地擇業,也就造成了每年開年的「招工難」現象。
2月23日,肇慶官媒《西江日報》報道,因疫情防治原因,為緩解員工返崗困難、企業用工難等問題,肇慶市派專車接回湖北及返肇務工人員。其中,一位在陶瓷廠工作十年的員工說道,出來工作十年,今年第一次坐政府提供的返崗專車回公司。
不惟肇慶,佛山部分陶企亦面臨十分嚴峻的用工難問題。
孫航(化名)自開工後的招工壓力十分大,其在佛山的陶瓷廠面臨兩三百人的用工缺口。 「招不到人,每天上班如坐針氈。」為了找人,孫航從佛山驅車趕往三十公里外的肇慶招工,經常是跑一天,一個人都招不到。
「陶瓷廠招工,一個是陶瓷廠位置本來就很偏僻,可能招工的人還多過了來應徵的。你怎麼招?」老趙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,「這幾年,我們基本上都是透過普工之間的相互介紹這種'老鄉帶老鄉'模式招工,成功率反而較高。
▲肇慶陶瓷廠門口的招工棚,空無一人。
《陶瓷資訊》在肇慶金利走訪過程中發現,金利鎮陶瓷企業普工平均月薪資約5000元,薪資水平相比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。
「整個金利的陶瓷廠工資水平差不多,最難招的還是替代性不強的技術工種,如電工、鏟車司機、叉車司機等,需要操作證,不是什麼人都能替代。」老趙說。
在一家陶企貼出的招工啟事上,鏟車、堆高機司機的薪資從5500-6000元不等,甚至有陶企開出6000元以上的月薪,但還是招不到人。
在多位陶企行政負責人看來,出了正月,再招到人的可能性幾乎沒有,「缺人、缺工」可能成為普遍現象,今年全年整個肇慶金利陶瓷企業總用工缺口大約會在千人以上。
那麼,缺人沒辦法解決,正常生產怎麼保障?
「沒辦法,我們工廠以前是8小時制,缺人的崗位或工序就延長至12小時制,底薪也依照12小時的給,例如以前三個人分5000塊錢,現在兩個人分,相當於時薪提高了,工人也都能接受。 ”
山東淄博
陶瓷從業人員大幅流失
用工成本上漲10%
近日,《陶瓷資訊》在淄博產區走訪獲悉,隨著各陶企陸續點火,淄博產區陶企全面復工復產,「招工難」成為淄博今年多數陶企普遍存在的用工現狀。由於競爭激烈,多數陶企不得不透過上調工資來招聘用工。與去年底相比,同職的普工薪資已至少上漲10%,部分職缺薪資甚至調高20%。
與去年相比,淄博陶企今年的用工需求更大。目前,儘管多數陶企已經點火生產,但對於部分一線職位而言,仍有一定用工缺口。據了解,截至目前,一線普工缺口在5%的廠商不在少數,甚至有廠商第一線缺口超10%。
據《陶瓷資訊》了解,今年淄博陶企招工難的原因有二:一是今年淄博開工生產線數量多於去年,原有的一線員工難以滿足現有用工需求,從而導致陶企爭搶工人;二是部分員工流轉到其他行業,進一步加劇了陶企之間的招工難度。
為此,陶企不得不提高用工薪資來招募工人。據了解,與去年底相比,淄博多數陶企的普工工資上調400-500元,上調幅度為10%,部分苦累崗位上漲幅度甚至高達20%。
目前淄博各陶企普工用工年齡普遍偏大,多以60後、70後為主。此外,隨著前幾年產業規模的大幅縮減,外地員工多已流轉外地,當地年輕人也很少願意到工場就業。
此外,近兩年陶瓷企業的生產週期大幅縮短,第一線員工的年收入受到一定影響,加劇了不少產業工人流轉到其他行業。 「去年,淄博多數陶企開工時間最多8個月,而我們週邊不少化工廠可以全年生產,月薪甚至還高於陶企,這樣一來,不少員工就流失了。」張店區一陶企生產部門負責人告訴《陶瓷資訊》。
江西高安
「殭屍陶企」復產、新線投產
開啟「提薪”搶人模式
《陶瓷資訊》近期造訪了解,今年高安產區陶企窯爐普遍點火較早。然而,有不少企業表示用工緊缺,甚至因缺工而影響生產線點火。
據了解,員工老化嚴重、年輕普工難找、用工緊張是近兩年高安產區遇到的問題。 2020年,高安產區開啟新一輪的擴張、擴建潮,新增生產線20餘條,同時,產區所有「殭屍企業」生產線的複產,生產線的集中投產,均進一步加劇了產區用工壓力。
「目前新廠的第一線工人基本上都是萬載、銅鼓等其他地區的,不僅是本地普工難招,週邊地區的普工也難招。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很多生產線密集投產,企業用工壓力較大,提薪資搶人,今年高安建陶基地薪資較去年增加10%以上。
格仕祺企業在去年底建成兩條智慧化生產線,與傳統生產線相比,新建生產線的智慧化水準較高,目前公司兩條智慧化生產線用工不到200人(包括生產、後勤等所有人員),但企業用工壓力依然較大。
羅斯福陶瓷集團市場營運中心負責人羅軒表示:「去年底,羅斯福企業把一條瓷片線拆了,把員工轉移到新建的生產線,才緩解了用工壓力。而且,今年羅斯福企業工資水平成長了5%以上。
金泰源陶瓷董事長雷世遂對《陶瓷資訊》表示,2021年高安產區陶企的工資上漲幅度較大,新一輪的產能擴張導致用工緊張,以及員工老齡化嚴重,企業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齡較大的工人,而中壯年員工又難以補充,企業只能一方面提升生產線的智能化,一方面透過提高薪資水平「搶人」。
事實上,除了車間第一線員工緊張,行銷、行銷部、人力資源等管理階層也同樣出現「斷層」。不少企業老闆坦言,職業經理人、品牌經理等職位比較緊缺,尤其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更難找,很多企業都是「騎驢子找馬」。
近兩年,太陽陶瓷集團在人才培養以及人才架構上進行優化,2019年太陽陶瓷集團就提出了“2030人才計劃”,2020年6月,成立產區首個智庫平台。太陽企業集團董事長胡毅恆在新年致詞中表示:2021年要大力推進“2030人才計劃”,全力打造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。
(文章轉載自陶瓷資訊)